未來CPU會有多少核心?

發(fā)布時間: 2020-12-16 09:14:00


 
最近兩年,隨著AMD的崛起,CPU的核心數(shù)變得越來越多,以前四核心8線程的處理器是i7,如今四核心八線程已經(jīng)是i3了。而AMD的5950X已經(jīng)16核心32線程了。

未來CPU核心會越來越多嗎?多少核心夠用呢?我們來看一下。
 
從單核心到多核心

在PC出現(xiàn)后很長一段時間,CPU都是單核心的。到了單核心性能難以繼續(xù)提升之后,發(fā)展出雙核心,四核心,八核心。



在服務器端和高性能計算領域,很早就遇到性能瓶頸,早年的解決辦法是單核心處理器,但是多路并行。后來當PC處理器發(fā)展出雙核心、四核心之后,服務器和高性能計算領域也在使用多核心處理器。同時操作系統(tǒng)也對多核心并行有越來越好的支持,win10最多可以支持1024個物理核心。

在多核心出現(xiàn)之后,關(guān)于單核心性能與多核心性能就有了分歧。用戶體驗和理論性能不一致。理論上高頻少核性能差,但是體驗并不差。

這主要是因為程序支持的原因,程序支持多核心真得能支持的好,那么我們的處理器不是今天的樣子。而應該是一大堆小核心,英特爾至強堆56個大核心,桌面堆64個小核心。手機堆64個更小的核心。蘋果也不會搞什么M1的大核心,而是把小核心做32個來用。
事實上,大多數(shù)程序?qū)Χ嗪诵闹С质怯邢薜?,只是上限逐步提高?br />
同時,體驗方面,對于不支持多核心的程序,操作系統(tǒng)支持多核心,只是把單核心任務輪流分給各個處理器,還是處理器的單核性能依然決定體驗。

多核心帶來的高性能很多時候并不能在實際應用中獲得收益。

 處理器發(fā)展的兩條路線

在高性能計算領域,往往是硬件比較昂貴,軟件去配合硬件,無論編程多困難,都要去優(yōu)化。

這樣在高性能計算領域,就可以盡可能得使用多核心處理器,獲取更高的性能。

但是,性能本身是一個平衡的問題。強核心性能強功耗大,可以堆20個。弱核心性能弱功耗低,可以堆100個,但是這100個性能加起來比20個強。

但是100個處理器,互聯(lián)的效率未必高。效率損失后,100個就未必比20個強了。

AMD現(xiàn)在8個核心堆在一起,然后再互聯(lián)。英特爾很久以前就搞過眾核,現(xiàn)在堆28個核心,再兩個互聯(lián),有56個核心。神威是64個核心+1個管理核心,然后四組260個核心。富岳是12個核心+1個管理核心,四組52個核心。GPU如果看成并行計算機的話,核心就更多了。

這些核心數(shù)都是與架構(gòu),互聯(lián)體系相關(guān)的,盡可能提升多核心的效率。

所以,高性能領域,軟件適應硬件,一定是核心數(shù)越來越多。

而在消費領域,是有大量應用軟件,硬件要根據(jù)軟件情況來發(fā)展,強大的高頻單核心依然決定性能體驗。多核心超過一定數(shù)量,用戶在大多數(shù)程序中感知不到。

所以,在消費領域,蘋果的路線是對的,在效率可接受的情況下,把大核心做大,提升IPC。核心數(shù)看軟件的優(yōu)化的情況。

如果大多數(shù)軟件只能支持雙核心,那就兩個大核。如果支持四核心,那就四個大核心。

對于最難多核心優(yōu)化的游戲來說,現(xiàn)在主流游戲8個核心都沒有問題。所以8核心16線程很長一段時候都會夠用。

未來的混合計算

對于用戶來說,所使用的程序是不確定 ,有些程序只能支持四核心、八核心,有些程序多多核心優(yōu)化的非常好。有多核心處理器,會有更好的性能表現(xiàn)。

針對用戶的靈活需求,未來可能發(fā)展出混合計算的模式。

對于普通需求,有一塊八核心,16核心的CPU,對于高性能計算,有一塊獨立的多核心計算卡,這塊計算卡可能是GPU,可能是眾核的CPU,可能是可編程的專用單元。用戶可以靈活應對不同的應用場景。

這種混合計算單元,可能集成到一塊IC上面,形成另外一種可以高性能計算的大小核。

我們未來看到就不是4大4小這種手機SOC的大小核,而是4大64小這種類似超級計算機的大小核?;旌嫌嬎慊虺蔀樘幚砥鞯奈磥?。
 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發(fā)布時間: 2020-12-16 09:14:00


 
最近兩年,隨著AMD的崛起,CPU的核心數(shù)變得越來越多,以前四核心8線程的處理器是i7,如今四核心八線程已經(jīng)是i3了。而AMD的5950X已經(jīng)16核心32線程了。

未來CPU核心會越來越多嗎?多少核心夠用呢?我們來看一下。
 
從單核心到多核心

在PC出現(xiàn)后很長一段時間,CPU都是單核心的。到了單核心性能難以繼續(xù)提升之后,發(fā)展出雙核心,四核心,八核心。



在服務器端和高性能計算領域,很早就遇到性能瓶頸,早年的解決辦法是單核心處理器,但是多路并行。后來當PC處理器發(fā)展出雙核心、四核心之后,服務器和高性能計算領域也在使用多核心處理器。同時操作系統(tǒng)也對多核心并行有越來越好的支持,win10最多可以支持1024個物理核心。

在多核心出現(xiàn)之后,關(guān)于單核心性能與多核心性能就有了分歧。用戶體驗和理論性能不一致。理論上高頻少核性能差,但是體驗并不差。

這主要是因為程序支持的原因,程序支持多核心真得能支持的好,那么我們的處理器不是今天的樣子。而應該是一大堆小核心,英特爾至強堆56個大核心,桌面堆64個小核心。手機堆64個更小的核心。蘋果也不會搞什么M1的大核心,而是把小核心做32個來用。
事實上,大多數(shù)程序?qū)Χ嗪诵闹С质怯邢薜模皇巧舷拗鸩教岣摺?br />
同時,體驗方面,對于不支持多核心的程序,操作系統(tǒng)支持多核心,只是把單核心任務輪流分給各個處理器,還是處理器的單核性能依然決定體驗。

多核心帶來的高性能很多時候并不能在實際應用中獲得收益。

 處理器發(fā)展的兩條路線

在高性能計算領域,往往是硬件比較昂貴,軟件去配合硬件,無論編程多困難,都要去優(yōu)化。

這樣在高性能計算領域,就可以盡可能得使用多核心處理器,獲取更高的性能。

但是,性能本身是一個平衡的問題。強核心性能強功耗大,可以堆20個。弱核心性能弱功耗低,可以堆100個,但是這100個性能加起來比20個強。

但是100個處理器,互聯(lián)的效率未必高。效率損失后,100個就未必比20個強了。

AMD現(xiàn)在8個核心堆在一起,然后再互聯(lián)。英特爾很久以前就搞過眾核,現(xiàn)在堆28個核心,再兩個互聯(lián),有56個核心。神威是64個核心+1個管理核心,然后四組260個核心。富岳是12個核心+1個管理核心,四組52個核心。GPU如果看成并行計算機的話,核心就更多了。

這些核心數(shù)都是與架構(gòu),互聯(lián)體系相關(guān)的,盡可能提升多核心的效率。

所以,高性能領域,軟件適應硬件,一定是核心數(shù)越來越多。

而在消費領域,是有大量應用軟件,硬件要根據(jù)軟件情況來發(fā)展,強大的高頻單核心依然決定性能體驗。多核心超過一定數(shù)量,用戶在大多數(shù)程序中感知不到。

所以,在消費領域,蘋果的路線是對的,在效率可接受的情況下,把大核心做大,提升IPC。核心數(shù)看軟件的優(yōu)化的情況。

如果大多數(shù)軟件只能支持雙核心,那就兩個大核。如果支持四核心,那就四個大核心。

對于最難多核心優(yōu)化的游戲來說,現(xiàn)在主流游戲8個核心都沒有問題。所以8核心16線程很長一段時候都會夠用。

未來的混合計算

對于用戶來說,所使用的程序是不確定 ,有些程序只能支持四核心、八核心,有些程序多多核心優(yōu)化的非常好。有多核心處理器,會有更好的性能表現(xiàn)。

針對用戶的靈活需求,未來可能發(fā)展出混合計算的模式。

對于普通需求,有一塊八核心,16核心的CPU,對于高性能計算,有一塊獨立的多核心計算卡,這塊計算卡可能是GPU,可能是眾核的CPU,可能是可編程的專用單元。用戶可以靈活應對不同的應用場景。

這種混合計算單元,可能集成到一塊IC上面,形成另外一種可以高性能計算的大小核。

我們未來看到就不是4大4小這種手機SOC的大小核,而是4大64小這種類似超級計算機的大小核?;旌嫌嬎慊虺蔀樘幚砥鞯奈磥?。
 

上一篇:

下一篇: